2015年10月19日,首屆廣東省職業衛生骨干培訓項目在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舉行開學儀式。來自深圳、東莞、韶關、珠海等10個地市職業病防治院(所)的技術骨干將接受為期一年的全面培訓,以提升自身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控制能力和突發職業衛生事件調查處理能力。
據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院長瞿鴻鷹透露,全省已發現60余種職業病,約占職業病分類目錄的一半。作為工業大省,廣東省工業企業超過100萬家。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毒有害作業人員約為2000萬人。
“寶石加工、集裝箱制造行業的塵肺病,電子、五金、箱包制造行業的有機溶劑中毒,高爾夫產品制造的手臂振動病等‘登堂入室’,成為近年來職業病‘大家庭’的主要成員。”瞿鴻鷹說。
廣東省高爾夫產品制造業占據著全國七八成產能。手臂振動病最早在東莞的幾間五金加工廠發現,高爾夫球桿桿頭金屬件打磨,屬于月薪達8000元至9000元的技能工種。但在從業七八年后,工人出現手指發白、肌肉萎縮等癥狀,一檢查發現患上了手臂振動病。職防部門介入調查后發現,手臂振動病一般在工人從業5年左右就可發病,在廣東幾大高爾夫產品制造廠,發病率高達50%。2014年,因幾十名工人發病,廣州一家高爾夫產品制造廠被迫關門。
新產業帶來未知的危害
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3年,廣東省共報告新發職業病1938例,已超過“十一五”期間發病總例數。從地域上看,深圳、東莞、佛山、廣州和中山共占發病例數80%以上;從行業上看,輕工、建材、電子、機械、建設行業,占發病例數85%以上;從企業規模來看,80%集中在中小型企業。
近年來,廣東職業病危害日趨復雜,舊的職業危害尚未消除,新化學品的廣泛應用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又帶來了未知的職業危害。全省工業生產日常使用化學品達到4 萬種,1988年至今,全省已發現正己烷、五氧化二釩、二氯乙烷、氟苯酚中毒等25種新職業病,其中18種為有機融劑中毒。
此外,廣東省的納米碳酸鈣產量占全國的60%,納米材料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亟待明確。目前,全省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僅3156人,每萬名勞動力人口僅有0.4人,遠低于每萬名勞動力人口配備1人的WHO建議配置標準。
上一篇: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