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裝廠的工作中,存在著各種有害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主要如下:
1、服裝加工主要有裁剪、縫紉和熨燙三個工序,成批生產多采用流水作業;
2、縫紉機轉動產生噪聲,機器愈密、噪聲愈強;
3、縫紉工長期保持坐位前傾姿勢操作,可 發生腰腿痛;
4、熨燙工長時間手拿熨斗,可發生右肢酸痛,工齡長的工人甚至發生 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頸椎病等;
5.、如照明不足,可影響視力。
服裝的衛生性,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服裝面料本身對人體無損害。
這種損害主要表現為化學刺激和變態反 應使人體皮膚發炎、濕疹、發癢、嚴重時還可形成小皰和膿皰。
第二、服裝具有保護人體衛生的功能。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是要具有優良的保持體溫的能力。
人們為了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常以穿 著適當的服裝來調節體溫,使人體的溫度保持在 36.5℃左右,這是通過服裝面 料的吸濕性、吸水性、保溫性、通氣性、含氣性、導熱性、抗熱輻射性、防水性、 耐汗性等性能來實現的。
(2)是要能保護人體不受外界和內部的污染。
一般表現為人體皮膚表面的清潔 和服裝的清潔。外部污染主要有塵土、煤煙、工業氣體及其粉塵等,這就要求服 裝具有防止這些東西侵入到皮膚的功能。如果侵入了,玷污了皮膚,則要求容易 洗除。同時,服裝還應具有外界的致病微生物或非病原微生物不能侵入,或最好 能在其表面殺滅的性能。 服裝的內部污染主要是由于皮膚表面出汗、 分泌的皮脂、 脫落的表皮細胞等污垢。因此,內衣應具有吸附這些臟污的能力,并能易于洗滌 清除和保潔。
(3)是要適宜于身體的活動。
在特定的環境下,服裝還應具有防護機械性外力 和有害藥品、射線等的危害。服裝的型式應以不妨礙活動為原則。從身體活動的 角度來考慮,服裝的衛生性還應具有柔軟性、伸縮性、重量輕、壓縮彈性、屈曲 硬度、拉伸強度和抗折皺性等。
服裝廠職業病危害控制制度
服裝企業容易產生的職業病一般為: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眼病,直接操作縫紉工引起的手臂振動病,接觸噪聲引 起的職業性耳聾,為了預防控制盒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 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依法為職 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保障職 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繳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 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 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1、檢測防護,依照《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法規規定,對工廠定期做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整改與完善防護措施。并檢查落實工人作 業場所的通風情況, 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8 小時制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3、作業場所防護,要經常通風,每天要保持衛生整潔。
4.、個人防護:給工作人員提供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 超時工作。
上一篇:有職業危害企業每年都應做檢測
下一篇: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