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質檢總局與國家認監委發布了《檢驗檢測企業資質認定管理辦法》、《關于實施<檢驗檢測企業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若干意見》、《檢驗檢測企業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等系列規范性文件。國家認監委逐步改革與簡化認證企業審批條件與流程,促進了認證企業數量井噴式增長。內資認證企業2015年增長32家,2016年增長83家;外資認證企業2015年增長6家,2016年增長8家(數據截止2016年12月31日),累計增長70.49%。目前,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未來行業應該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建設。
今年檢驗檢測機構發展三大方向
高校合作:高校實驗室綜合能力較強,高精尖設備多,人員素質高,對于疑難測試提供解決方案是其長項,尤其對于難做的大項目與以新領域的研究轉換成檢驗檢測結果,高校有其優勢。一般實驗室投入不了那么多,研究并沒那么深。但是高校最大的問題是體制,高校的設備都屬于各個系及學院,都是老師與學生優先使用,設備使用而且不充分。所以它的優勢與劣勢都比較明顯。而目前高校取得資質認證的才會60多家,很多高校實驗室想獨立對于社會開放,雖然技術能力可以,但是質量管理非常差。如果以質量管理抓起來,體制理順,高校將來并是一個有力競爭者。
國際合作:需要有國際意識,國家的一帶一路是非常好的機會,那些比我國落后的國家,其標準、合格評定體系遠不成熟,是我國輸出標準、技術、檢驗檢測資源的好時機,眼界與業務量都會提升。另外,歐洲近幾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實驗室的經營無法持續,是抄底的好機會。中國品牌在歐洲做檢驗檢測不獲得承認,用當地品牌做檢驗檢測才會獲得承認,而一兩百萬的購買價格,對于于國內很多企業是能承受的,再雇些當地人,以國內員工派過去學習,走當地市場,而且設立分支企業,才會會逐漸走向國際化。
互聯網平臺:監督檢查是控制市場的最底線,是為杜絕欺詐與違法違規行為,做互聯網+并是為政府信息公開更加方便。將來還會做檢索平臺,大家可以上網檢索監督我國檢測工作,監督檢查會更加公開透明,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并能夠建立起來。比如出過假報告的企業,再到工商注冊登記申請另一家企業,才會能查到他的違規記錄,申請才會會受限,包含貸款與其他方面并需要受限制。我國需要非常浩瀚的數據支持,需要做大量基礎工作,必須靠互聯網+積累數據。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各方對于檢驗檢測的需求日益增長,檢驗檢測服務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我國質量檢驗檢測行業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國有計量檢測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已經不再,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大量涌入與快速發展加大了行業競爭的力度。但是繁榮現象凸顯,檢測市場亂象頻發,未來凈化檢驗檢測龐大市場將成為質檢總局監管工作著重監督對于象之一。
來源:中國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