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工作中因工作條件長期影響而導致的疾病。根據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以及國家計生委和安監等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一百四十二種職業病。面對這么多因工作導致的職業病,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如何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職業病是以預防為主的,因為只有預防工作到位了,也就能避免健康受到損害,而如果是已經得了職業病再治療就比較麻煩了,而且有些職業病對身體健康的損害是不可逆的,例如較為知名的塵肺病。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預防工作,而做好這一工作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好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職業衛生管理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
正所謂知己知彼,要想對付職業病,就要先了解清楚工作場所存在著哪些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危害因素,需要委托專業的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并出具檢測與評價報告才能正確識別,而不能是想當然的指定危害因素。
二、職業病危害告知
在進行危害因素的識別之后,就應告知員工所處工位存在哪些危害因素,并告知需要防護的事項,以便員工能正確采取工作防護措施。以下就是一張常見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員工能了解到自己所在工位的噪聲較為嚴重,并知道應該戴上耳塞、耳罩等防聲器,這樣就能及時預防噪聲聾這一職業病的產生。
三、職業健康體檢
針對存在危害因素的工位,應組織員工委托專業的機構進行專門針對職業病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出具體檢報告,注意不是普通體檢報告。及時發現診斷早期職業病,及早治療,以免變得更為嚴重。
四、職業衛生檔案的建立
包括員工健康檔案、管理制度等應及時歸檔,方便查閱。
五、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建立
從制度上確保各種職業病預防工作的有效執行,有條件的企業應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管理,或者委托專業機構指導。
六、職業衛生培訓
定期給員工及管理人員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掌握職業病相關法律及防治知識,提高人員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