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客觀地認識事物(系統)存在的風險因素,通過辨識和分析這些因素,判斷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采取合適的措施降低風險概率的過程。
如何進行職業衛生評價風險評估
第一步、危害識別
首先是明確評估范圍,描述評估領域及評估任務。你可以選擇從繪制一張危害分布圖或評估工作流程圖開始。檢查風險評估是否已包括工藝各環節活動,然后列出每個活動涉及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危害因素,仔細考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害因素,并注意識別事故狀態下的暴露情況。察看工作場所的布局和生產工藝情況,以明確不同危害物質之間的相互影響,并對溫度、濕度和全面通風HSE條件做出說明。可預見性的風險應加以注意,并對它們的重要性作出初步決定。被判定為不重要的風險應加以注明,以表明已經考慮了此類風險,而對于重要的風險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第二步、確定誰可能受影響,如何受影響
列出可能接觸危害的所有人員,包括每組人數,按照性別和其他任何相關的人口統計信息分類列出。對于新進年輕工人、孕婦或育齡婦女以及殘疾工人等人群可能存在的特殊風險,可能存在與他們有關的特殊法律要求。
通常按工作組或雇用類型進行識別,如一線操作工、維修工、電焊工、辦公人員等,非雇傭工人,如供應商、客戶或鄰居等。如果合適,應記錄每一組中更有代表性的特定工種名稱。
第三步、評估風險
首先識別可能的損害類型,如是否存在急性或慢性影響的機會,然后對一線操作工和非一線操作工可能的暴露情況進行估計。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考慮以下內容:
1、誰在開展工作。
2、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使用情況。
3、工作方式和使用的原料。
4、工作頻率和持續時間。
5、工作環境條件,包括現場通風、照明和其他因素。
6、對生產活動是否有任何特殊作業的法律和規范要求。
一旦匯總了工作任務的相關信息后,沒有簡單的方法進行暴露評估。
認為風險不大的危害應加以注明,以表明已經考慮了此類風險。例如,在溫度為25~30℃的生產車間內,由于熱應激引起嚴重風險的機會很小,但這種條件可能會引起工人的不適,尤其是他們從事體力勞動或需要穿防護服來限制散熱功能的情況。然而,如果認為風險是不可接受的,則必須采取保護措施。
第四步、采取預防和保護措施
如果風險是不可接受的,就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風險的預防或控制。在那些已采取控制措施的地方,必須檢查其是否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檢查控制措施是否保持其原來安裝時的功效,并檢查是否進行定期維護保養,這可能是很有幫助的。如最初的判斷認為風險是可接受的,則定期的維護和測試將有助于確保其持續有效。
考慮是否有可能通過調整工藝過程用來消除部分或全部危害物質是恰當之舉,例如,通過用螺栓將金屬片連接的方法替代產生有害氣體和煙塵的焊接工藝。然而,我們必須始終警惕那種只改變危害而沒有真正降低風險的情況。在之前提到的例子中,如果螺栓是通過使用可產生噪聲和振動的電動工具加以固定,那就可能沒有真正的優勢可言了。對于有毒有害物質,使用毒性較低的原料或能較少逸散到工作場所的原料也是可能的。
應特別考慮操作人員穿戴的個體防護裝備(PPE),尤其是在個體防護裝備較重或由于較難穿戴而不能被正確穿戴的情況下。人們經常說,個人防護裝備應該是“最后的手段”,即個人防護裝備應只在其他形式的干預措施不可能取得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使用。
無論什么時候,當采用一種控制措施時,就應該通過客觀的監測或觀察,檢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這些檢查可能包括使用如防塵燈、煙管、直讀式粉塵檢測儀、電離探測器或聲級計等儀器進行檢測的方法。
第五步、記錄重要發現
在風險評估過程的最后,你必須要有能力證明其評估是合適和充分的。尤其是:
1、開展了全面的調查。
2、你已詢問那些可能受危害影響的人群。
3、你考慮了所有重要的危害。
4、實施的預防措施是合理的,由此產生的風險是很低的。
如果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不能很好地控制風險,則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主張采取進一步控制措施的任何建議都應該在評估記錄中加以明確。
經常記錄風險評估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但如果僅有少數人暴露于危害較小的物質中,那可能沒有必要對評估進行廣泛的書面記錄。
第六步、定期檢查評估結果,必要時進行修改
風險評估必須在適當的時間間隔或當工藝流程或工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重新進行。在工作過程中已發生明確的工人傷害或疾病等情況時,應立即對風險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評估結果依然有效。
風險評估方法比較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相應的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指南或規范。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于1983提出了危險性評價管理理論,自此,歐美等國家或國際組織陸續發布了職業危害風險評估指南或規范,其中的評估方法各有優缺點,企業在做具體評估時,可根據危害特性,采用適合的評估方法。
上一篇:關于加強職業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
下一篇:化工行業職業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