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環境檢測通常是指人居環境如個人家居、公司辦公室等室內的空氣檢測。主要針對甲醛、二甲苯等對人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行檢測,以確定居住環境是否健康安全。這需要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權威的報告。室內環境檢測的資質主要就是CMA資質,而CMA是有檢測能力范圍的,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檢測范圍。
天鑒檢測具備CMA資質,可檢測項目通過日前擴項已多達近600項,包含了所有的室內環境檢測項目,出具的檢測報告權威、公正、可靠并廣受認可。歡迎聯系咨詢:0755-33239933-8801 市場部 彭生
室內環境污染物的主要種類及來源
根據國內外對室內環境污染進行的研究表明。室內環境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室外大氣和地質環境的污染、室內建筑裝修材料及家具釋放物的污染、烹調及燃燒產物的污染和人體的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分的污染。通過專家和學者的研究分析,目前檢測到的有毒有害物質達數百種,約68%的人體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尤以氡、游離甲醛、氨、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在材料中)等幾種污染物對人體危害最大且時常檢出。如甲醛、氨有強烈刺激性,對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會引起肺損傷;氡、苯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中的多種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等。據相關報道,氡、苯化合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為強烈致癌物質,甲醛被確定為可疑致癌和致畸形物質。
室內環境檢測認識上的誤區
但對于如何正確看待室內環境檢測本身及檢測數據,大多數人都會有認識上的誤區。希望本文的以下論述能幫助人們消除在室內環境檢測上的認識誤區,正確對待生活中有關室內環境污染的相關問題。
1、材料是環保的
裝修以后的室內空氣就不會有污染很多人認為,購買的是環保材料.裝修后的室內環境一定合格。實際上,市場上的裝修材料魚目混珠。其檢測報告也有送檢和抽檢之分,生產廠家的檢測報告多為送檢報告,只能證明送檢產品合格,既便是抽檢,其代表性也極其有限,未必代表消費者購買的那批材料;如所購材料的確為環保型,也只能說明其有害物的釋放量在一定的界限值以下,并非不含有害物質,如果在室內大量使用,仍然有可能會導致室內空氣中有害物質限量超標。
2、使用同樣的裝修材料
室內環境檢測結果必然相同即使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設計,使用同樣的材料,但裝修畢竟是手工過程操作,裝修材料的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且房間的通風條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如此相同條件下不同房間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應屬正常。即使同一房間,面積較大時,不同測點也可能有明顯差異,因此檢測規范對大面積房間的檢測點數有相應的規定。
3、裝修結束后立即進行檢測
裝修材料散發有害物質的量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材料、用量符合有關要求時,一般7―14天漸趨穩定,因此建筑、裝修工程應在工程全部完工7天以后,家庭裝修最好一個月左右,再開展檢測工作。這期間應保證充足的通風,以利于有害物質的散發。使檢測結果更接近于實際使用時的狀況。
4、工程驗收檢測合格.就可隨便使用
工程驗收的室內環境檢測是監控建筑與裝修工程中所用建筑、裝修材料產生的室內環境污染,檢測結果合格只代表在封閉1小時的情況下,由裝修材料導致的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會小于界限值。大量投入使用后,由于室內條件發生變化。由外購家具、生活起居等帶來其他污染源。此時室內環境狀況也會有所變化,不能認為彼時合格,此時一定合格。如果要了解使用時的室內環境情況,家庭檢測時建議封閉8―10小時,在家具都進場的情況下檢測結果更接近于真實。
5、居室內感覺不到有難聞的氣味,就不存在污染
對此,要說明兩點:第一,不同污染物有不同氣味,人們對于不同氣味的敏感程度因人而異,且相差甚遠,例如,大多數人的甲醛嗅沉閾為(0.06-0.07)mg/m3,而有的人可高達2.68mg/m3,這種人雖然感覺不到氣味,但同樣會受到傷害;第二,并非所有散發出氣味的物質都在室內環境檢測要控制的范圍內,換句話說,就是有異味。也并不代表室內環境檢測一定不合格。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有關室內環境檢測的信息,也可關注天鑒檢測公眾號(sk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