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是各種工業的基礎。機械制造水平是國家工業化水平和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機械制造工業范圍很廣,包括運輸工具、機床、農業機械、紡織機械、動力機械和精密儀器等各種機械的制造,一般有鑄造、鍛造、熱處理、機加工及裝配車間,工種混雜,產業工人隊伍龐大,全國有上百萬勞動者從事機械制造行業。那么,在機械制造工業中存在哪些職業衛生問題呢?
一、鑄造:
鑄造是指將固態金屬溶化為液態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鍛造可分為手工和機械造型兩大類。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緊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過程。勞動強度大,勞動者直接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和物理因素,職業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這種生產環境中發生的。機械造型生產率高,質量穩定,工人勞動強度低,勞動者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機會少,職業危害相對較小。那么鍛造過程要注意哪些職業衛生為題呢?
1、粉塵危害:造型、鑄件落砂與清理時產生大量的砂塵,其中粉塵性質及危害性大小主要決定于型砂的種類,如選用石英砂造型時,因游離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2005年,據我們對某機械廠造型車間工作場所粉塵濃度檢測,結果為27.5—62.3mg/m3,平均為39.5 mg/m3。
2、毒物與物理因素危害:砂型與砂芯的煤烘干、熔煉、澆注產生高溫與熱輻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氣作燃料還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頻感應爐或微波爐加熱時則存在高頻電磁場和微波輻射。
二、鍛壓:
鍛壓是鍛造和沖壓的合稱,是利用鍛壓機械的錘頭、砧塊、沖頭或通過模具對坯料施加壓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鍛造過程中有些職業衛生問題要注意呢?
1、物理因素危害:噪聲是鍛壓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鍛錘(空氣錘和壓力錘)可產生強烈噪聲和振動,一般為脈沖式噪聲,其強度多100dB(A)以上。2005年,據我們對某機械廠鍛壓車間噪聲檢測,結果為83—100.2dB(A),平均為92.08 dB(A)。沖床、剪床也可產生高強度噪聲,但其強度一般比鍛錘小。
加熱爐溫度高達1200℃,鍛件溫度也在500—800℃之間。在生產過程中可使工作場所產生高溫與強輻射熱。
2、粉塵與毒物危害:鍛造爐、鍛錘工序中加料、出爐、鍛造過程可產生金屬粉塵、煤塵等,尤以燃料工業窯爐污染較為嚴重。燃燒鍛爐可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
三、熱處理:
1、有毒氣體:機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滲碳、淬火等熱處理工序要用品種類繁多的輔助材料,如酸、堿、金屬鹽、硝鹽及氰鹽等。這些輔料都是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毒性的物質。如氯化鋇作加熱介質,工藝溫度達1300℃時,氯化鋇大量蒸發,產生氯化鋇煙塵污染車間空氣;氯化工藝過程中有大量氨氣排放于車間空氣中;在滲碳、氰化等工藝過程使用氰化鹽(亞鐵氰化鉀等);鹽浴爐中熔融的硝鹽與工件的油污作用產生氮氧化物。此外,熱處理過程經常使用甲醇、乙醇、丙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機劑。
四、機械加工:
1、一般機械加工: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相對較小,主要是金屬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對工人的影響。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礦物油、萘酸或油酸及堿(苛性鈉)等所組成的乳劑。因機床高速轉運,乳化液四濺,易污染皮膚,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膚病。
機械加工過程中,在粗磨和精磨過程中,亦有大量金屬和礦物性粉塵發生。人造磨石多以金剛砂(三氧化二鋁晶體)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極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離二氧化硅,故可能導致鋁塵肺和矽肺。絕大多數機床產生的機械噪聲在65—80dB(A)之間,噪聲超標現象較少見。
2、特種機械加工:特種機械加工的職業危害因素與加工工具有關;如電火花加工的金屬煙塵、激光加工的高溫和紫外輻射等;電子束X射線和金屬煙塵等;離子束加工存在金屬煙塵、紫外輻射和高頻電磁輻射,如果使用鎢電極則還有電離輻射危害;電解加工、液體噴射加工和超聲波加工相對危害較小。此外,設備運轉產生噪聲與振動。
五、機械裝配:
簡單的機械裝配工序職業危害因素很少,危害基本同一般機械加工。但復雜的裝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與特殊裝配工藝有關。如需使用各類電焊,則存在電焊職業病危害問題;如需使用膠黏劑,則存在膠黏劑的職業病危害問題,如需使用涂裝工藝,則存在涂裝工藝的職業病危害問題。
鑄造和鍛造的外傷及燙傷率較高,多是由于鐵水、鋼水、鐵屑、鐵渣飛濺所致;機加工車間發生眼、手指外傷的較多。另外金屬切削的過程中使用的冷卻液對工人的皮膚也有一定的影響。從事機加工行業應該嚴格遵守車間里的安全規章制度,同時也要加強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學習如何有效預防職業病。
上一篇:國內第三方檢測及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