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聚焦 > 正文
勞動者權益應長期備受關注
時間:2015-06-16 作者:admin 瀏覽:1752 [
返回 ]
國際勞工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工作相關事故死亡的人數有230萬,受傷人數高達3.13億,相當于每天有86萬名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傷。
專家指出,在當前新形勢下,勞動者權益保護領域仍面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包括加強安全保護、重視勞動者健康、確保同工同酬和職業衛生安全等。
重視健康關懷
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秘書長康克樂伍斯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鑒于互聯網的興起、全球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在勞動保護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挑戰和趨勢,這都要求人們更重視對勞動者的健康關懷。
康克樂伍斯基說,最新研究表明,85%的勞動者非正常死亡并非由安全事故造成,而是與工作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有關。新形勢下,勞動者的安全防護、健康提升和因某種原因中斷工作后重新返回工作崗位的權利都應得到重視,三者缺一不可。
康克樂伍斯基同時指出,各國在討論勞動者權益保護時,不能忽視那些離開家鄉的打工者和非正式就業的勞動者。同時,居住在農村的勞動者也應受到更多重視。
國際勞工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農村居民中有56%的人無法享受到必要的醫療服務,而城市居民中無法享受到必要醫療服務的人只有22%。
加強安全防護
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賴德說,盡管可能不像一些極端事故發生時那么觸目驚心,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工人在危險和缺乏保護的環境下勞動。
賴德強調,經濟蕭條或追求利潤都不應成為降低工作環境安全性的借口,各國政府應更重視安全防護,形成職責明晰的制度體系,共同為減少工作事故傷亡作出貢獻。
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工傷事故給全球經濟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因工作傷亡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約2.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4%。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對勞動者的安全防護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回報豐厚。研究表明,雇主為員工在工作場所每投資1美元的安全防護費用,平均最終將會產生2.2美元的回報。
國際勞工組織專家認為,減少工傷事故保障工作環境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在國家和企業管理層面普遍樹立起防護為主的觀念,并投入足夠的各種保障資源。同時,勞動者自身的安全意識、危險辨別與評估能力以及掌握必要的避險技能也同樣重要。
確保同工同薪
以美國為例,該國在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較為健全,但也仍面臨同工不同酬等問題。
二戰后,美國陸續推出很多有關勞工權益保護的法律:如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規定雇主不得因種族、性別、宗教和原國籍而在雇用或使用上歧視雇員;1971年通過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法》要求,雇主必須提供安全的勞動條件;1990年通過的《殘疾人勞動法》確保了殘疾人的工作權利;1993年通過的《家事與病假法》保障雇員因生育、領養孩子或照顧重病親屬享有無薪假。至此,美國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勞工權益法律保障體系。
盡管如此,隨著近年來形勢的變化,美國在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在1950年至2009年間,美國非農業工人人數由4500萬增加到1.3億。與過去相比,美國的雇主不得不面對日趨多樣化的勞動力。新的族裔群體,尤其是拉美裔和亞裔移民,成批加入勞動大軍。越來越多的婦女從事過去被男人占據的工作。
雖然美國法律禁止按性別確定薪酬,但美國女性的工作報酬始終不及男性,部分原因在于較多女性所從事的是傳統上報酬較低的工作,其中許多崗位均在服務部門。少數族裔也在報酬和職位上遇到相似問題。
在此情況下,雇員控告雇主因種族、性別、年齡或身體殘疾而歧視他們的情況越來越多。聯邦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收到的此類指控由1991年的約7000件上升至2009年的2萬多件。專家認為,今后同工同酬將成為美國勞工權益保護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skyt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