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是以建設項目實施的工程內容為準,主要針對試運行期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效果進行評價并出具報告。評價報告內容主要包括選址、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建筑衛生學要求、職業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效果、輔助用室基本衛生要求、應急救援、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等。下面就是一個礦廠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模板,供參考。
該公司附近發現了新的銅鎳特富礦帶,加上原有儲量,使得公司現有電鎳工程無法滿足工程需求,現要進行改擴建。但其生產過程中存在職業病危害,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從源頭控制或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我們對某公司電鎳改擴建工程進行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通過工程分析、職業衛生學調查、現場檢測等方法,我們了解該工程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和主要產生環節,檢測其濃度或強度,評價其職業病危害程度及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防護效果。
1 評價內容與方法
1.1 評價內容 通過職業衛生學調查,結合該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工程內容為準。主要包括總體布局及設備布局的合理性,建筑衛生學,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對勞動者的影響程度,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效果,輔助用室,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健康監護,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及落實情況等。
1.2 評價依據、方法 主要的評價依據為項目的批準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技術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規,《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技術導則》等規范、標準。本評價主要采用現場調查、檢查表法和定量分級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2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分析與評價
2.1 生產工藝 該項目采用國內成熟的生產技術,已在國內大部分冶金公司生產中投入使用,基本工藝如下:水淬金屬化高冰鎳經磨礦、分級、濃縮后,底流用二段常壓濾液調漿,經預浸、二段常壓、二段加壓浸出后,浸出渣(銅渣)經洗滌、過濾后送往銅系統生產電銅,一段常壓浸出液經除鈷后生產電鎳,鈷渣經酸溶后送往鈷萃取電積車間生產電鈷。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 通過現場調查和生產工藝分析,該項目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噪聲、鎳及其化合物、鈷及其化合物、硫酸霧及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氫、鹽酸、氯氣、一氧化碳、粉塵、高溫熱輻射等。
2.3 職業病危害因素防護措施
2.3.1 防塵 在動力車間配置有麻式水膜除塵器,接塵工人配備防塵口罩。
2.3.2 防毒 鎳電積車間采用塑料小球覆蓋電解槽,上面覆蓋毛氈,以減少硫酸霧產生,同時采用集中式引風通風設施;電鈷車間片調室生產工藝原料中有鹽酸,可能產生的酸霧中有氯氣與氯化氫氣體,為防止揮發性氣體對周圍工作人員的傷害,在生產場所配置機械通風裝置,個體配戴3M防酸口罩、耐酸手套、膠靴等防護用品,有效減少對工人的傷害。鎳及其化合物屬于《高毒物品目錄》中的高毒物品,但本項目生產工藝選用硫酸選擇性浸出工藝,比傳統火法冶煉流程短、工藝先進,在鎳電積始片極制作間除加強自然通風并安裝了集中式引風通風設備外,現場操作人員佩戴了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實現了工人不直接接觸高度物品。
2.3.3 防噪聲 該工程設計執行GBJ87-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工程對設備機殼設置隔聲罩、消聲器;管道采用隔聲材料包扎;各型設備的進、出口管線均采用了吸音材料并采取了減振降噪措施;空壓機房設置獨立泵房隔聲;電機等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主控室、分析室、更衣室等采用隔聲門、窗;設置隔聲通廊;該工程的自動化程度較高,作業人員大部分工作時間均在主控室內操作生產,每隔1小時到作業現場進行巡視,縮短了噪聲接觸的時間;該廠對每一位作業人員均發放了噪聲防護耳塞,并制定了個人衛生防護用品使用的相關制度。
2.4 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分析
2.4.1 現場采樣情況 現場檢測嚴格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和《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等標準、規范要求進行。采樣點的選擇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勞動者接觸時間最長的工作地點。檢測結果取檢測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的均值(或最大值)。
2.4.2 檢測點的設置情況 見表1。
2.4.3 本次檢測結果 見表2。
2.4.4 超標原因分析 磨礦、磨浸車間隔聲操作室噪聲控制效果差,操作室門、窗的隔聲處理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2.5 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分析
2.5.1 噪聲防護設施 該項目的126個檢測點中磨浸車間操作面、磨礦車間操作面的2個作業點的噪聲強度超過國家衛生限值,判定為超標,噪聲作業分級為I級(輕度危害)。說明該工程對噪聲的防護措施是有效的,但由于工藝所限,防護措施效果欠佳,必須加強作業人員的個體防護。
2.5.2 防暑降溫、防寒措施 由監測數據可知各檢測點高溫作業分級為Ⅰ級,與作業人員勞動程度相符。
2.5.3 防酸、防毒措施 各檢測點濃度均未超過國家規定的衛生限值,判定為合格,說明該工程的防毒措施有效。 2.5.4 防塵措施 動力車間存在粉塵、一氧化碳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經現場測試粉塵均未超過國家衛生限值。
2.5.5 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該冶煉廠能按相關要求為作業人員配備所需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其配備由公司相關部門根據崗位的不同,統一管理、發放,各部門、班組有專人負責檢查,維修或更換,并制定有《勞動保護用品發放辦法》等相應的規章制度。該項目的原料有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等,如果一旦發生大量泄漏,尤其在廠房內、液體泵房,則會導致作業人員缺氧或窒息,而該工程未備有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防護設施。
2.5.6 職業健康監護 該廠能夠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到具有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起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工健康檢查均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該電鎳改擴建工程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該建設項目的工藝流程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工藝流程比傳統火法冶煉流程短,職業病危害因素少,所采取的各類防護設施運行正常、操作人員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的情況下,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及相關標準規定的要求,屬于一般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
3.2 建議
3.2.1 本項目磨礦車間及磨浸車間操作室噪聲測試點超過國家允許濃度,說明隔聲操作室初步設計效果差(一般隔聲降噪效果至少達20dB(A)以上),為使操作室噪聲強度不高于國家設計衛生標準75 dB(A),應選用隔聲效果好的材料作隔聲墻與門,窗應采用雙層玻璃,雙層玻璃保持一定的夾角,其厚度應不一致,并減少門窗縫隙。作業人員進入噪聲工作場所時須佩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另外,按規定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調離職業禁忌證及聽力損傷觀察對象
3.2.2 本項目存在的《高毒物品目錄》中鎳及其化合物、氯氣、硫化氫等現場測試濃度均未超過國家允許標準,說明在正常作業情況下職業危害因素相對安全,但考慮到鎳電解工段存在著硫酸及三氧化硫危險源,鈷電解工段存在著氯氣、硫化氫等危險源,故建議本廠應制訂針對強酸、硫化氫、氯氣等特發事件的應急救援預案,進行突發事件的演練,并設置有害氣體報警裝置及個體報警裝置。
3.2.3 該項目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包括圖形標識、警示線、警示語句等,內容更應全面、醒目,安排在入口處或作業場所的顯要位置。
3.2.4 為防止酸堿物質對人體的燒灼傷,本廠應在相關車間工作場所多設置沖洗管、洗眼器,如出現噴射傷人等可及時應急沖洗處理(時間不少于20分鐘)。相關車間、作業場所配備必要的救護器材,設置事故柜或急救箱,建議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3-6臺。
3.2.5 該廠在《職業危害因素(化學性)應急預案》(QG/FY1102.20-2008)中應增加對事故中急性職業中毒及其他傷亡人員的現場應急救援處置措施,如:設法迅速使中毒人員脫離現場,轉移至有新鮮空氣處,注意保暖,必要時在撥打120的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等。在突發事故中,如事故現場存在有毒有害因素威脅到人身安全時,應當采取臨時控制措施。此時除了救援人員外(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所有生產作業人員應盡快撤離現場,只準出,不準進,以避免傷亡的進一步擴大,減少無謂的犧牲。
如果您的工廠也需要做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那么請聯系天鑒檢測,天鑒檢測具有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資質,可為廣東省企業提供檢測、評價服務。聯系方式:
服務熱線:400 6898 200
公司總機:0755-33239933
服務郵箱:service@skyte.com.cn
公司網址:www.baijixin.org
上一篇:職業衛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