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各種有關因素,如煙、塵、水、氣、熱輻射、噪聲、放射線、電流、電磁波以及化學因素,還有其他主、客觀因素等,造成對生產環境的污染,對生產產生不安全作用,也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查清、預測、排除和治理各種有害因素是安全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檢側的任務是為安全管理決策和安全技術有效實施提供豐富、可靠的安全因素信息。狹義的安全檢測側重于測量,是對生產過程中某些與不安全、不衛生因素有關的量連續或斷續監視測量,有時還要取得反饋信息,用以對生產過程進行檢查、監督、保護、調整、預測,或者積累數據,尋求規律。廣義的安全檢測,是把安全檢測與安全監控統稱為安全檢測,認為安全檢測是指借助于儀器、傳感器、探測設備迅速而準確地了解生產系統與作業環境中危險因素與有毒因素的類型、危害程度、范圍及動態變化的一種手段。
為了獲取工業危險源的狀態信息,需要將這些信息通過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轉化為可觀測的物理量戈模擬的或數字的信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安全檢測和安全監測。它是作業環境安全與衛生條件、特種設備安全狀態、生產過程危險參數、操作人員不規范動作等各種不安全因素檢測的總稱。不安全因素具體包括如下幾種:
1、粉塵危害因素濃度、粒徑分布;全塵或呼吸性粉塵;煤塵、石棉塵、纖維塵、巖塵、瀝青煙塵等。
2、化學危害因素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和氧含量。
3、物理危害因素噪聲與振動、輻射(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同位素)、靜電、電磁場、照度等。
4、機械傷害因素人體部位誤入機械動作區域或運動機械偏離規定的軌跡。
5、電氣傷害因素觸電、電灼傷。
6、氣候條件因素氣溫、氣壓、濕度、風速等。
前三種危險因素的檢測是安全檢測的主要任務。
擔負信息轉化任務的器件稱為傳感器或檢側器。
安全檢測的任務是檢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判斷其是否正常,進行安全預測和診斷,指導設備的管理和維修。
1,運行狀態檢測
設備運行狀態檢測的任務是了解和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包括采用各種檢測、測量、監視、分析和判斷方法。結合系統的歷史和現狀,考慮環境因素,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評估,判斷其處于正常或非正常狀態,并對狀態進行顯示和記錄,對異常狀態做出報警,以便運行人員及時加以處理,并為設備的隱患分析、性能評估、合理使用和安全評估提供信息和基礎數據。
通常設備的狀態可分為正常狀態、異常狀態和故障狀態三種情況。
(1)正常狀態指設備的整體或局部沒有缺陷,或雖有缺陷但性能仍在允許的限度以內。
(2)異常狀態指設備的缺陷已有一定程度的擴展。使設備狀態信號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設備性能己劣化,但仍能維持工作,此時應注意設備性能的發展趨勢,即設備應在監護下運行。
(3)故障狀態則是指設備性能指標已有大的下降,設備已不能維持正常工作。設備的故障狀態尚有嚴重程度之分,包括:已有故障萌生并有進一步發展趨勢的早期故障;程度尚不嚴重,設備尚可勉強“帶病’運行的一般功能性故障;已發展到設備不能運行必須停機的嚴重故障;已導致災難性事故的破壞性故障;以及由于某種原因瞬間發生的突發緊急故障等。
2、安全預測和診斷
安全預測和診斷的任務是根據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所獲得的信息,結合已知的結構特性、參數以及環境條件,并結合該設備的運行歷史(包括運行記錄、曾發生過的故障及維修記錄等),對設備可能要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故障進行預報、分析和判斷,確定故障的性質、類別、程度、原因和部位,指出故障發生和發展的趨勢及其后果,提出控制故障繼續發展和消除故障的調整、維修和治理的對策措施,并加以實施,最終使設備復原到正常狀態。
3、設備的管理和維修
設備的管理和維修方式的發展經歷了二個階段,即從早期的事后維修,發展到定期預防維修方式,現在正向視情維修(發展。定期預防維修制度可以預防事故的發生,但可能出現過剩維修和不足維修的弊病。視情維修是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維修方式。但要做到視情維修,必須依賴于完善的狀態監測和安全診斷技術的發展和實施。隨著我國安全診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實施,我國的設備管理、維修工作將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國工業生產的設備完好率將會進一步提高,惡性事故將會逐漸得到控制,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推薦文章:檢測技術與現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密切關系
上一篇:天鑒檢測九周歲了!
下一篇:“天鑒好聲音”海選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