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行各業中有著無數的企業和職工,由于各種原因,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職業病危害因素,為了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根據我國新版《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法令,用工企業無論是預建或者是在建項目還是投入運轉中的工作場所都需要委托專業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以根據檢測結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應對措施,防止職工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產生職業病。關于危害因素的檢測識別可參閱:石化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識別
但職業衛生做為一個長期的工作,光靠檢測識別危害因素是不夠的,還需要平時嚴加管控,防止新的危害因素產生。職業衛生的工作原則是:
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目的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利用職業.衛生和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衛生調查,判斷職業病危害對人群健康的影響,評價工作環境是否符合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定的要求。
防治職業病工作,必須發揮行政管理、勞動安全、工會、勞資人事、財務、技術、沒備、職枚病防治機構等部門和)一大勞動者密切配合,實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不斷提高職業病防治管理水平。
職業病防治的工作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在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的指導下,遵職業衛生(預防醫學)的“三級預防”的原則,開展綜合治理。
三級預防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級預防是工程控制,主要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及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簡稱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的控制,還包括對現有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和“三廢”治理、控制各種有害因素,減少危害和污染,改善勞動條件,保護_廠作環境,使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第二級預防是對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的預防與控制,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進行職業健康監護,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職業性疾病損害,早期鑒別和診斷,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檢側,結合體檢資料,評價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程度,控制職業病危害,加強防毒防塵、防治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第三級預肪是對職業病病人的保障,對疑似職業病人進行診斷,保障職業病病人享受職業病待遇,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杳,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三級預防“,措施有效施行,必須是在地方政府領導下,企業各級管理部門及業務單位共同協作配合,認真貫徹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結合本單位情況,制定出具體措施才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