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一貫重視食品安全,2011年底就出臺了《廣東省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鼓勵民眾監督舉報,最高獎勵標準高達30萬元。而去年更是將食品安全納入十件民生實事。
在今年4月召開的省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徐少華指出,食品安全是最大最直接的民生,它既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子孫后代的永續健康。
為推進食品安全,提振公眾信心,今年8月22日,廣東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食品安全協會。省食品安全學會秘書長王立斌透露,學會將服務于廣大消費者、政府及企業,力圖用學術的聲音協助監管部門評估食品安全、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撐;并利用好會員單位的食品檢測資源,搭建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第三方檢測。
去年9月14日在廣州召開的廣東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時任副省長雷于藍透露,廣東將建立起覆蓋省市縣并延伸到鄉鎮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雷于藍透露,先行建立珠海、惠州、湛江、順德等四個試點,其他各地級市各確定一個縣(區)開展試點。時至今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情況如何?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杏芬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目前食品監測網絡已覆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區,共在74縣設置了122個監測點,全省已實現全覆蓋!
楊杏芬介紹,廣東目前開展的監測包括針對食品和針對人群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針對食品的監測包括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范圍涵蓋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餐飲服務等環節。目前監測食品類別有32大類90小類食品,監測項目159項。
她說,針對人群的食源性疾病監測2010年啟動,當年20家縣級以上醫院建立為哨點醫院,到2013年底將增至75家哨點醫院,覆蓋全省50%縣區級行政區域。食物中毒報告制度逐步完善,目前已覆蓋全省21市122個縣(市、區),基本實現行政區域100%覆蓋!
專家解讀:以前“重處置”,如今“重預防”
“廣東對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應對,正在從‘重處置’向‘重預防’轉變。”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博士胡貴方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廣東建設中的覆蓋全省的食品安全全環節監測網絡,涵蓋了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所有環節,延長和完善了監管食品產業鏈,能全環節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胡貴方對廣東的食品安全監測網絡提出建議。他說,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應進一步程序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實現從防范人身傷害向人身傷害與社會風險雙防范轉變;進一步加強監管部門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監管,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濫用食品添加劑或使用非法添加物的可能性。
如此看來,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管理上,第三方檢測機構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溶劑型涂料生產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下一篇:廣州職業病危害申報企業數領先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