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工作場所中,尤其是生產車間,可能會存在對工人有害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有粉塵、噪聲甚至輻射等,平常不易察覺,因此需要專門進行檢測,以確定對工人是否有害,也就是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檢測。
做這項檢測,需要有專門資質的檢測機構來承擔,很多人以為這屬于環境檢測,就找一般的環境檢測公司來做,結果做了一個室內環境檢測報告,根本就不是場所檢測報告。承擔這項檢測工作的機構要有專門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并還要有相應檢測項目的CMA資質。如下圖: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檢測的內容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等,物理因素一般指噪聲、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等。化學因素是指化學物質,包括液體、氣體、粉塵等形式,如有機溶劑類(苯、甲苯、二甲苯);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氯氣、氨氣、硫化氫氣體、光氣、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酷等);有機磷農藥;矽塵、煤塵、石棉塵、水泥塵、電焊塵等。
檢測機構在工作場所首先將根據生產工藝進行有害因素的識別,例如一些工藝產生的噪聲較大,如氣槍、壓鑄機,工人長期在噪聲環境中工作,有可能造成噪聲聾,就要對噪聲進行檢測,看是否達到較高水平,甚至超標。有些崗位,粉塵濃度較高,長期在這種作業環境下工作,工人會吸入大量粉塵,導致塵肺。因此需要檢測粉塵濃度。一些生產工藝會使用到化學品,如油漆、油墨、膠水、清洗劑等,這些化學品中可能含有高毒物質,人通過呼吸道、皮膚接觸,可能會造成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因此有必要對化學品進行組分分析,確定是否有常見的高毒物質。
檢測出來工作場所存在有害因素該怎么辦?這是許多工廠管理者關心的事情,擔心檢測結果有超標,有危害就麻煩了。其實不然,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檢測的目的不是追求一份合格的報告,而是要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防止產生更大的問題。例如,我們檢測到某些工藝噪聲過大,就應該改善生產工藝,實在無法改善,則應要求工人做好防護,戴上防護耳塞,并且定期做職業體檢,以確保工人健康。不要等到產生了噪聲聾時才補救,那時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