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在接受安全監管部門的檢查時,才聽說自己的車間要做有害因素的檢測,至于為什么要做這個,這個檢測有什么用處可以說是云里霧里。下面我們就這個話題聊一聊,讓大家對作業場所有害因素的檢測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根據我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對于存在有害因素的企業單位都應該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每年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我們通常也稱之為定期檢測,因為一年一次嘛、那么什么是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呢?就是具有安全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頒發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的檢測機構。但有這個資質不代表就可以檢測所有企業的作業場所了,還得看資質上業務范圍是否涵蓋受檢企業的行業。下圖是天鑒檢測的資質證書,天鑒檢測是廣東省最早具有這一資質的民營機構,且是目前一次評審通過業務范圍最多的一家機構,除核工業、煤礦行業外,基本上覆蓋了絕大部分行業范圍。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證書
檢測流程:
1、初步了解和識別工作場所的有害因素;
很多企業首先就想知道檢測的費用,但是檢測機構的報價是要根據工作場所存在的危害因素而定的,而不像賣產品,什么型號多少錢可以直接報的。對于規模不大的企業,可以填寫下調查表,將生產工藝流程填寫清楚,檢測機構就可以根據這些情況報價了。如果是規模較大的,則需要看現場,實地了解和識別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然后才能報價。附件:天鑒檢測職業衛生檢測受理調查表
2、現場采樣
雙方在確定好報價后,需要簽訂合同及委托書,以確立委托檢測關系。然后檢測機構安排好采樣時間,在約定的時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現場采集樣品,而受檢企業則需按正常開工作業,以確保采樣時環境符合平常作業環境。有些數據可以現場采出,例如噪聲、高溫等,有些則需要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
3、出具檢測報告
當實驗室的檢測數據全部出來后,報告編寫人員即開始編制檢測與評價報告,定期檢測報告不同于一般的檢測報告只出一個檢測的數據,定期檢測報告還需要有一些簡單的評價,即對作業場所的崗位、有害因素進行一些初步的評價或者說結論,另外,還會根據各地安監部門要求給企業做一些指導,指導企業如何通過改善生產工藝或者做好防護措施來避免職業病的發生。
4、檢測周期
以上整個流程的時長一般需要15個工作日,但如果要檢測的企業較多,則可能要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需要檢測的企業應提早一些與檢測機構預約時間。
常見問題:
1、給我的檢測報告是否確保能合格?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的目的是預防治業病的產生,而不是像產品檢測一樣要確保產品是合格的。作業場所的有害因素超標不可怕,檢測就是要發現是否有超標,如有超標則應通過改善生產工藝或者讓員工做一些防護措施,來防止對員工進一步的危害。例如,噪聲太大,有些工藝條件下不可避免,如切割、打磨等,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員工戴上防護耳塞,以防止聽力的損傷。
2、到底是先做體檢還是先做定期檢測?
企業應先找檢測機構做定期檢測,然后拿檢測報告找有資質的機構給員工做職業健康檢查。
3、企業是不是只要做了定期檢測就萬事大吉?
實際上定期檢測只是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的一個內容,企業還要做職業病危害申報、職業衛生檔案管理、體檢、培訓、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建立等等。很多企業對這些工作內容完全不懂,天鑒檢測憑借多年來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經驗積累,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方案,幫助企業輕松處理職業衛生管理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