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晶報北京報道組
“我要成為‘大愛清塵’的鐵桿志愿者,為塵肺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晶報的連續報道和記者居中撮合下,7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陳靜瑜和全國政協委員吳先寧,在“大愛清塵”基金發起人王克勤陪同下,來到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二十里堡,看望塵肺病人,并了解塵肺病人在治療與維權方面所面臨的困難。陳靜瑜表示,自己已寫好了《關于切實解決塵肺病患者醫療救助相關問題的議案》,議案建議將塵肺病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統籌范圍。
“塵肺病人如同報廢的機器,沒有勞動力。上一層樓梯就承受不了,嚴重塵肺病患者無法下地,上廁所都困難。我們家就有4個塵肺病人。”——患者劉建偉
一家4個塵肺病人
“大愛清塵”是專項面對中國600萬塵肺病農民的公益項目。全國“兩會”前,王克勤就開始為塵肺病人尋找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希望他們可以將自己有關救助塵肺病人的相關建議以建議案或提案帶上兩會。
這幾天來,晶報連續進行了“大愛清塵”基金發起人王克勤“尋找良心人大代表和委員”的報道后,引起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繼5日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與王克勤會見后,7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陳靜瑜和政協委員吳先寧等,先后前往北京市順義區看望農民工兄弟并進行實地調研塵肺,豐富兩會議案和提案。
在王克勤的帶領下,謝子龍一行來到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二十里堡,這里位于首都國際機場旁邊,空氣中洋溢著一股刺鼻的氣味,頻繁的飛機升降,讓大家交流時經常不得不停頓一會兒。而劉建偉等20多個塵肺病人就租房居住在此。
“塵肺病人如同報廢的機器,沒有勞動力。上一層樓梯就承受不了,嚴重塵肺病患者無法下地,上廁所都困難。我們家就有4個塵肺病人。”今年41歲的劉建偉告訴謝子龍,他妻子、姐姐和弟弟都是塵肺病人。
從塵肺病人到維權代表
老家四川的劉建偉,初一輟學后就來到順義區天竺工藝廠打工,從事玉石雕刻,工作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后來,他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桂立蘋。
2004年,天竺福利工藝品廠被查出第一批矽肺病人。塵肺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灰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疤痕)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塵肺病人咳嗽多不明顯,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晚期病人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顯加重,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癥狀。塵肺病分三期,一期是初期,二期是中期,三期是晚期。
塵肺病潛伏期最長可達20年。2006年,劉建偉的妻子桂立蘋被診斷為塵肺病,緊接著是弟弟、姐姐。2004年8月,劉建偉無意中從廠里保安室撿到一本《職業病防治法》,才發現工作環境存在很多問題,開始讓他從一名塵肺病病人變成一名維權代表。幾年過去,劉建偉已幫助數十名塵肺病人得到救助并討回公道,如今,劉建偉已在塵肺病人中名氣很高,經常有人慕名而來求助。
聽到劉建偉的自我介紹后,謝子龍一邊點頭示意,一邊不停地問一些問題。
人大代表當場
承諾給予幫助
對于劉建偉為塵肺病人維權的行動,謝子龍表示贊許,還當場承諾,如果遇到有關部門故意刁難時,讓劉建偉找他,他一定挺身而去。
除了劉建偉外,謝子龍還向塵肺病人趙恒龍、徐秀英和桂立蘋等了解情況。55歲的河北高碑店人趙恒龍看上去非常虛弱,他患有塵肺病二期兼肺結核,在采訪過程中不停地咳嗽,在有粉塵的廠房工作了十幾年后,雖然獲得了工傷證明,可以報銷醫療費用,但長期的病痛折磨讓他看上去比同齡人老很多。
今年46歲的徐秀英,在呼吸時胸脯起伏明顯,顯得呼吸困難。去年6月,她就洗過一次肺,但效果并不明顯。“老是覺得胸悶,一吸氣就難受,經常要去住院。”徐秀英痛苦地說,每月還要經常吃藥。
“主要是公眾對塵肺病不了解。”謝子龍說,要讓大家了解塵肺病與危害后,大家才能加強防范,在勞動中保護自己,這樣才能不讓塵肺病人繼續增加。謝子龍表示,他將建議加強塵肺病等職業病的防范,完善塵肺病的救治渠道,“我現在表個態,我要成為‘大愛清塵’的鐵桿志愿者,永遠為塵肺病人提供幫助。”
對于謝子龍的表態,王克勤很高興,馬上說:“謝謝你,我替廣大塵肺病人謝謝你。你是第一位來調研塵肺病的人大代表。”
全國有600萬塵肺病人
“王克勤告訴記者,今年“大愛清塵”的工作重點是預防和宣傳,是讓更多的農民工知曉和了解塵肺病。
當天下午,在謝子龍代表調研塵肺病農民工群體后,全國人大代表、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肺移植專家陳靜瑜和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務委員、宣傳部部長吳先寧也來到現場,和塵肺病農民工進行交流。
陳靜瑜代表是一名肺病專家。他告訴記者,塵肺病事實上是中國最嚴重的職業病,發病率高居職業病之首。我國的塵肺病人正在以每年兩萬多人的數量劇增,“有關專家估計,目前僅塵肺病實際患病人數超過100萬例,而有民間組織估算,目前中國累計塵肺病患者達600萬。
看到王克勤在微博上尋找有良心的代表委員后,陳靜瑜迅速與王克勤取得聯系。“我已寫好了《關于切實解決塵肺病患者醫療救助相關問題的議案》,已經有不少代表簽字,我們會聯名將此議案提交大會。” 陳靜瑜表示,議案建議將塵肺病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統籌范圍。
“大愛清塵·尋救中國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
2011年6月15日由著名記者王克勤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專項救治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缺失救助與關心的中國600萬塵肺病農民。
騰訊網、新浪網、搜狐公益、支付寶公益、天涯公益等機構核心支持,2012年3月,經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批準成為獨立基金。
維權面臨五大難題
“塵肺病人維權要經過五步,其中困難自不待言。”常給塵肺病人維權的劉建偉無奈地告訴人大代表說。
先要確認勞動關系,這一步是最困難的,因為當時入職沒有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其他書面上的協議,現在打官司文字形式的材料是最有力的證據,沒有這些就沒有確實的證據維權。
接著是職業病診斷。由于國家的法律不完善,想要去做職業病診斷的機構開證明,塵肺病患者需要企業在職業病診斷書上蓋章,蓋了章醫療機構才給做診斷。企業不蓋章,醫院就見死不救。本來企業就不承認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蓋了章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損害他們利益的事情怎么會去做?不僅如此,患者還要提供環境監測報告等材料,這些就更不可能拿得到了。”劉建偉認為,前兩步就是很高的門檻,讓塵肺病人維權很難。
再是工傷認定、傷殘等級鑒定和工傷待遇與賠償。“許多企業為了逃避責任和義務,從一個集體企業,慢慢轉變為個人的,再一點一點把企業賣出去,偷偷注銷了,注銷后就等于找不到這個賠償方了。于是我們又開始打行政官司,告發企業違法注銷。”劉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