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消費不斷升級,消費者對于檢測行業有了新的認知,另外,我國處于互聯網信息井噴期,消費者接收到的信息魚龍混雜,大量不實信息廣泛地在網絡空間流傳。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品的檢測,檢測需求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快速發展。
第三方檢測最初在歐美國家產生,是伴隨著貿易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具體是指由兩個貿易主體外的中立的第三方根據有關標準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從產業鏈上來看,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為檢測設備、檢測試劑等,產業鏈下游主要為終端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生產制造商,檢測報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費者或生產制造商的下游廠商。可以預見的是,第三方檢測需求的增加,將帶動檢測行業整個產業鏈的增長。
目前,除了民營檢測機構外,檢測機構還有兩種主要的類別,即政府檢測機構和海外檢測機構,這也是民營檢測機構的主要競爭對手。
具體來說,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現狀是內銷產品由國家檢測機構負責,如質監局、疾病預防中心等;由于國內檢測機構很難獲得國外買家的認可,大部分的出口產品由海外的檢測機構負責;國內民營檢測機構在夾縫中生存。
那么對于民營檢測機構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檢測機構以技術輸出服務為最終目的,因此,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入手,不斷提高檢測資質和能力,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
其次,人才是檢測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應加強人才的培養,努力提高團隊的綜合素養。
再次,民營檢測機構要建立自身的公信力,因為究根結底,檢測行業屬于服務業,企業的發展必須立足于其公信力,檢測機構應該保證檢測信息公開透明、接受公開的監督,通過建立用戶評價體系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另外,民營檢測機構還可以深入到汽車檢測、環境監測等各個領域,通過差異化的競爭策略謀求發展。
就整個行業的發展而言,不同的檢測機構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實現資源整合。目前,雖然檢測機構在數量上得到了增長,但是存在規模較小、研發不足等問題,因此,這些機構之間應該進行積極地溝通、合作,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實現優勢互補。
來源:前瞻網
下一篇:福永衛監所進企業講職業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