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職業衛生工作責任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在“三定”方案中規定各有關部門職業健康工作職責,推進監管職責法定化。編制《吉林省職業病防治(2016-2020年)規劃》,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各級政府民生工程。健全省、市、縣三級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監督企業落實職業衛生各項管理制度,嚴格主體責任。
二是深化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制作職業病危害教育片、宣傳片、警示片和公益廣告等,加大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職業病防治宣傳力度,推進宣傳教育常態化。開展第十五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組織知識競賽和職業健康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省級組織10期培訓班,推動企業開展職業健康培訓和職業健康文化建設。開展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普查。
三是深化重點行業領域綜合治理。推進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治理“百千萬工程”,重點治理10個有代表性的職業病危害問題隱患。完成幫扶400戶小微企業開展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啟動對1000戶小微企業幫扶工作,逐步推動危害較重或嚴重的小微企業改善作業環境。強化陶瓷生產和耐火材料制造企業專項治理,啟動蓄電池制造和汽車制造行業專項治理,指導各地在礦山、化工、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領域選擇2-3個進行縱深治理。開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專項監督檢查。
四是深化監管執法。加強職業衛生監管機構、隊伍和裝備建設。推進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一體化監管執法規定。指導各地評估企業職業病危害風險,制定針對性監管措施,實行差異化監管。
五是深化技術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充分發揮職業病危害項目評價、檢測等工作的作用。加強職業衛生專家隊伍建設,補充完善職業衛生專家庫。推進職業衛生監管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職業病危害申報、檢測與評價、隱患排查治理、監督執法、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培訓、職業衛生專家庫等7個子系統,實現相關信息互通共享。